3月14日,由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及中亚环境考古中心组织的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学术沙龙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推进会议在兰州大学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负责人和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广州大学、西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青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云南省考古所的专家学者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兰州大学副校长陈发虎院士主持了开幕式。
在上午举行的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推进会议上,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李育教授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资源环境学院的发展历史和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问题。陈发虎介绍了“史前人类对青藏高原北部高寒缺氧环境的适应过程和模式研究”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研究背景、目标、内容、方案和2017年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朱立平研究员做了末次冰消期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与机制的学术报告,资源环境学院董广辉教授和张东菊副教授分别介绍了高原北部旧石器和新石器-青铜时代的人类活动与生存策略的最新研究,生命科学学院邱强教授和昆明动物所的张晓明副研究员分别介绍了高原牦牛种质资源调查和驯化的遗传机制、以及牛骨古DNA实验的研究工作进展。与会专家对项目的进展进行了点评和讨论,对项目组2017年的总体进展情况给予了较高评价,并就如何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聚焦关键科学问题,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提升科学研究和成果的水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下午举行的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学术沙龙由董广辉教授和西北大学温睿教授主持。特聘教授广州大学章典博士做了关于冰期藏人手印脚印及人类占领青藏高原的时间与路径的报告,青年长江四川大学吕红亮教授和西北大学于春副教授分别介绍了雅鲁藏布江中游牧业考古和高原南北向文化交流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杨晓燕研究员讲解了小麦族淀粉粒的研究及对大麦起源问题的新思考,云南考古所吉学平研究员和青海师范大学的侯光良教授分别做末次冰期以来西南地区古人类的扩散和高原腹地全新世人类活动的学术报告。复旦大学文少卿博士和首都师范大学李拓宇博士分别介绍了他们近期在人骨古DNA研究和雅鲁藏布江流域全新世风沙活动的研究进展。青海师范大学鄂崇毅教授讲解了用青海湖盆地考古遗址鱼骨和炭屑与动物骨骼年代对比研究青海湖碳库效应的工作,青海盐湖所刘向军副研究员介绍了青海湖鸟岛遗址的发现和初步研究情况。
专家学者们的精彩学术报告从不同视角展示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参会师生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学术沙龙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与兰州大学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学术沙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推进青藏高原史前人地关系领域的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