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中国科协启动实施2024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经过学院选拔、学校和甘肃省科协评选、中国科协审核确定等环节的竞争,我院博士生孙沅浩、陈林、芦永秀、余子莹、唐倩、李云鹤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
![](/__local/F/B3/AC/D2F6E1F4526A9FB714FC7ECC47E_203F0BF6_3DB11.jpg)
以下为学院入选学生简介。
孙沅浩,研究方向为古气候环境定量重建,主要关注东亚地区古植被/土地覆被变化重建及其响应机制,相关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Catena等期刊发表论文8篇,主持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定向探索项目。
陈林,研究方向为生物有机地球化学与气候变化,主要关注中国东部季风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水文演化格局与温度变化模式。目前以第一作者在Communication Earth & Environment、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以及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
芦永秀,研究方向为环境考古与生存环境变化,主要关注西双版纳末次盛冰期前后人类活动强度与生存环境变化及其关系。目前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和《人类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和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能力提升项目(青稞计划)。
余子莹,聚焦于亚洲中部干旱区沙漠的形成时代与演化过程研究。在过去3年多的研究中,组织实施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境腹地的环境钻探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地层沉积学、年代学、物理化学指标,重建了沙漠腹地180万年来的环境变化历史,揭示了中国沙漠形成演化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成果在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和《中国沙漠》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
唐倩,致力于人工智能在地学领域的应用,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冰湖自动提取方法,提高了对高山寒冷环境中的阴影、湖冰覆盖、冻结、湖水混浊等复杂条件下小型冰湖的识别能力,为冰湖溃决洪水灾害评估和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科学支撑。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科学通报》。
李云鹤,研究方向为环境功能材料,主要关注单原子材料在吸附和高级氧化去除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应用。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等环境领域TOP期刊发表8篇SCI论文。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主要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30岁以下理、工、农、医学科门类的高年级博士生,为入选者提供组织吸纳、学术兼职和学术资助三方面的托举服务。专项计划旨在服务青年科技人才增长才干、拓宽眼界、提升能力,助力优秀博士研究生更好成长,加快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创新青年科技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贯彻落实科技强国战略目标。
首批入选者将在拓宽学术视野、增强学术锻炼、加快学术成长等方面获得专项培养,托举期为2025年1月至2026年12月。专项计划相关工作主要由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省级科协和高校科协共同完成。中国科协为入选者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开展出国(境)交流访学提供相应资助经费。
祝贺以上入选同学及其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