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学院

通知公告

首页 > 正文

资源环境学院2024级本科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方案

2025-05-09

为实现我院高素质复合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科学化、合理化,确保专业分流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由发展,激发学习热情,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培养模式

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水利类大类招生专业实施“1+3”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大类培养(1年)和专业培养(3年)两个阶段:其中大类培养阶段为大一新生入学至第二学期结束,在此阶段不分专业进行培养;在第二学期依据学生专业志趣、学习成绩,结合专业设定完成分流工作;第三学期进入相应专业继续学习。

注:水利类因只有一个本科专业,不存在分流问题;分流之后,专业名称改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三、基本原则

在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发展、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情况,按照“自由申报、适当调整”的原则进行分流,保证专业分流过程公平、公开、公正。

四、组织机构

根据学校要求,经学院研究决定,成立学院本科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工作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李育 石兆俊

副组长:管清玉 李婷

成员:张子龙 金明 年雁云 王水献 程修文 郑易安 常娟 巩杰 汪霞 王修喜 马振邦 刘理臣 张芬 毕健 张子龙 黄韬 崔佳莹 王水献 周文洁

秘书:刘兴德

五、分流范围、分流专业与分流规模

分流范围:2024级全体本科生(不含留学生以及来我院交流学生)

分流专业: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水利类

地理科学类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三个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分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专业。

水利类含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一个专业。

分流规模:学院考虑学生兴趣与意愿,并结合各专业培养能力、就业与升学情况,对各专业规模控制为: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上限均为总人数的35%;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上限均为总人数的50%。

六、实施细则

1.方案发布阶段。5月9日前,学院成立本科生专业分流工作小组,负责任务分工,制定并发布工作方案。

2.在动员与学业成绩测评阶段。5月16日前,由学院主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牵头,2024级辅导员、各学科副系主任以及2024级班主任将开展专业分流的座谈会和动员工作;其次,组织专家进行专业介绍,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分流方案,从而使得分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各班级通过选举产生专业分流工作测评小组,该小组由5至7名成员组成,其中班主任担任组长,副系主任则作为副组长。地理科学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的学生将依据第一学期的学业成绩进行排名,并在班级内部进行为期三天的公示。公示结束后,相关信息将上报至专业分流工作小组,随后确定整个年级的学业成绩排名,并在学院范围内进行为期三天的公示。

3. 志愿申报与审核阶段。5月21日前,学生根据专业分流方案,提交个人志愿申请(附表1),一旦提交,志愿不得更改。专业分流小组将对学生提交的志愿进行审核,并依据志愿优先原则,结合学业成绩排名,最终确定各专业的分流名单。

4. 专业分流名单公示阶段。截至5月26日,学院将在官网对专业分流结果进行为期三天的公示。在此期间,若学生对分流结果有异议,可直接向学院专业分流工作小组提出反馈意见。公示期结束后,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将进行审议,并将最终结果上报教务处备案。之后,学生将依据分流后所在专业的教学计划开始修读相关课程。

七、专业分流审核标准

1.若学生报名参与的专业人数达到该专业设定的名额限制,分流工作将依照先前的规定执行并完成;

2.若学生报名参与的专业人数超出各专业的最大容纳量,专业分流将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同时以学业成绩作为重要参考(请参照前文的相关条款)。具体学业成绩的计算方法如下:

专业分流将优先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以学业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学业成绩的计算方式如下:

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一门课程的学分绩点=绩点×学分数;

平均绩点=∑所修课程学分绩点/∑所修课程学分

注:(1)学业成绩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一学期已经开设的所有必修课程;

(2)课程成绩表述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分别按95、85、75、65、55分参与计算;

(3)学业成绩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如遇学业成绩完全一致情况,结合英语四级成绩,高低确定最终排名。

八、本实施方案由学院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学院分流工作小组讨论决定。

附件1:资源环境学院本科生专业分流志愿填报表.docx


资源环境学院

202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