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宝庆教授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助理教授何小刚于2025年7月14日来校交流并作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 告 人:何小刚 助理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报告题目:Strategizing Renewable Energy Transitions to Preserve Sediment Transport Integrity
报告时间:2025年7月14日(星期一)10:00-12:00
报告地点:兰州大学本部校区祁连堂501

专家简介:
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硕士就读于东京大学,2019年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师从Eric Wood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和Justin Sheffield教授,之后在斯坦福大学Woods环境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11月入职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任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副主编,2020年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卓越贡献编辑奖"。主要研究方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极端事件(洪水、干旱、旱涝急转等)的影响、水-粮食-能源系统的耦合、机器学习在水文领域的应用以及深度不确定环境下的稳健决策分析等。以第一及(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Water、Nature Sustainability、PNAS、Science Advances和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报告简介:
水电是低碳能源的关键,助力气候变化下节能减排,但大坝截流泥沙(适应气候的重要资源),形成"减排-适应"矛盾。以湄公河流域为例,水电开发导致三角洲泥沙减少74%(4080万吨/年)。研究提出水-沙-能源协同规划新框架,发现用风光替代19座高截沙水电站,可保留98%泥沙,仅增加能源成本4%-6%。泥沙效益(1040万美元/万吨/年)可抵消新增成本,最终总成本仅微增1%-3%。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