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学院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全国高校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教学研讨会在敦煌召开

2019-07-23

2019年7月16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敦煌研究院承办的全国高校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教学研讨会在敦煌顺利召开。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受邀参加本次会议,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苏伯民、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吴健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会旺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盛连喜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理工事业部地学环境分社社长陈正雄等30余人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胡洪营教授主持。会议强调,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宪法。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理念,意味着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重大转机。

郝吉明院士在对环境人文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的探讨中提到,“强化环境人文课程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新工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三位一体”复合型高素质环境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而环境人文课程建设刚刚起步,需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丰富环境人文课程理论体系,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形成环境人文学科课程特色。其中,环境人文课程的核心要素包括:跨学科思维、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全球化视野、工程伦理意识等”。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发言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奇教授对环境人文社会学科及课程建设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环境人文社会学科在环境学院体系内相对弱势,目前仅有北大、清华、南大等高校建有环境管理系,大部分院校的环境学院里(理学部或工学部),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的专业教师队伍规模偏小。一方面导致环境人文与社会领域研究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带来了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或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相反,环境人文社会学科在环境学院体制外蓬勃发展。在一些高校中除环境学院外的其他院设立了许多相关专业,例如:环境法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经济学等”。

王奇教授还表示,环境学科是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的体系性学科,就必须同等重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与环境管理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新建一门适合环境专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课程(如:环境管理)。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奇教授发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理工事业部陈正雄社长从课程教材组织建设角度分析了环境学科的发展。他指出,要组织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运用、表现力丰富的新形态教材,例如数字课程、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中国大学MOOC等,真正的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的“金课”。还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理工事业部陈正雄社长发言

湘潭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葛飞教授分享了湘潭大学已经开设的线上文化素质核心课程——《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现阶段进展顺利并取得不错的成果,对下一步课程的改进和完善与在座的专家展开了激烈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吴健教授针对现阶段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与课程建设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下一步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导向的“宽口径、厚基础、大视野”的资源环境经济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吴健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盛连喜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迎来了环境人文社会学科的春天。环境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转变发展观念、发展理论、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中加以解决。因此,环境人文社会学科的参予和融入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对完善环境科学体系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过去传统学科支撑了环境学科的发展,未来如何将生态和环境要素渗透到传统学科的主流知识体系中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环境人文学科的发展,应当致力于提高全民环境素养。

会后,与会专家代表合影留念。